预计所需阅读时间:9分钟

“我一直都在外企工作,但我爸总觉得在公司工作是不稳定的,难以长久,非逼着我考公务员。我已经连续4年报名了,前两次没考上,后两次根本就没去考……我根本不想去,但又不敢告诉我爸。他虽然人在老家,但总是远程操纵着我,快烦死了!”一位20多岁的女孩这样倾诉她与父亲之间的“冲突”。

这样的困扰,你有吗?

一边是50、60后的父母,一边是80、90后的孩子;一边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边是“我想做自己”;一边是“都是为了你好”,一边是“不用你们管”……两代人之间,被一份沉甸甸的“期待”阻隔着,似乎没有办法好好沟通。

在父母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期待背后,隐藏着他们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选择与父母期待之间的差异,作为孩子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坚持做自己还是孝顺听话?态度又该是逆来顺受、正面对抗还是阳奉阴违?本期《家庭》栏目,我们一起探讨——父母的期待。

周鼎文:“期待”的背后其实都是爱

周鼎文:台湾知名系统排列导师,亚洲海灵格系统排列大会主席,台湾海灵格机构创办人。

不是放掉“期待”,而是学习如何去爱

心探索:对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父母的期待基本等同于“约束”和“控制”,在父母的想法和自我的意志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您如何看待?

周鼎文:父母的期待一定就是不好的事情吗?我们有必要重新去看待这个期待,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面对它。如果孩子只会与父母对抗,那他们长大后,他们自己的孩子也会这样反对他们。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这一对特定的父母,才能生下了这样一个“我”。换成别的父母,生下的就不是“我”。“缘分”让我们诞生在这个家,得到了这个生命,当然也就获得了相对的一切,包括经济条件、人生模式与家人的关系……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接受了,才有现在的“我”。

为什么我们没有降生到别的家庭?在这个家里,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完成一些成长的功课。父母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也在父母的身上,都要完成一些功课,朝向“成长”的方向。如果否定这一切,也就是否定了我们生命的来源,会有失去根的感觉。如果去别的地方找我们的价值,只会更加摇摆。

心探索:但父母给予子女的期待,有时候真的很沉重,这时候该如何去做?

周鼎文:想要成长,就要去承认现实,看到父母的期待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可以更好的。好的,保存下来;其他的,去改善。你看现在80、90后的孩子抗压性不够,自杀率提高了,而父母的抗压性要好很多,他们身上的韧性、认真、勤劳,是多么好的特性,孩子要承接下来。

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有期待:一是他没有得到的、没有获得满足的需求;一是他对自己的期望,他希望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共同的基本底层,还是期待孩子能比自己过得更好,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因为心理状态、对待孩子的态度、表达方式上,出了问题——“我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反过来也一样,孩子也是希望父母好,这就成为彼此间的冲突与纠结。

我们要做的,不是放掉“期待”,而是学习如何去爱。

孩子有自己的生命潜力要去发挥

心探索:爱不是人类的本能吗?

周鼎文:爱一部分是先天本能,一部分要靠后天学习。系统排列里将“爱的序位”,爱要遵循适当的方式去流动。父母爱孩子,要遵循生命的顺序。

首先,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父母不可能“拥有”孩子,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物品。父母把生命传给了孩子,把孩子带到世上来,能给予他基本的生活、教育上的满足,尽到基本责任,已经是“足够好”的父母了,不要做“完美”父母。

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潜力要去发挥,父母只能协助他去探索自己的特质、天分、使命,既不能压抑他的发挥,也不能过度发挥。“完美”父母太过于保护照顾孩子,却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去探索生命的力量,失去了抗压性和韧性。现在的社会,做“过”了的父母比较多。要看到孩子“这个人”,给他空间,开放机会,让他去发挥天分。

第二个,“序位”。如果父母没有站在自己的序位上,夫妻间有矛盾,也去期待经由孩子来解决,孩子会夹在中间,或者站在比父母还高的序位上,去拯救父母。这些会烙印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和婚姻。

比如,想要保护妈妈的孩子,可能会去做警察、律师、保安,维护正义;想拯救家的孩子,会去做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但他本身不一定是真的想去做这个,也没法发挥自己的天分,本来可以做艺术家的孩子,有可能去做警察。

孩子在自己的婚姻里,也有可能站错序位,无意识地模仿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或者表面上不做与父母相同的事。讨厌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自己在面对与伴侣意见不合时,可能选择逃避,不去沟通,压抑情绪,身心健康也会受影响;或者突然爆发出来时很剧烈,伤害对方或自己;要不就选择离婚。TA只知道“我不想要像父母那样吵架”,却不知道当与伴侣意见不合时应该如何沟通。

尊重和接受父母的命运

心探索:那孩子要怎样去爱父母呢?

周鼎文:有一个前提,孩子要明白地觉察到: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是珍贵的礼物,所以孩子总有亏欠父母的感觉,想要回报给他们。但我们没有办法也给他们生命。要如何平衡这种给予呢?流动的平衡——把生命传给下一代。如果没有孩子,就要对这个世界做很多好事,才能平衡这份巨大的给予。否则,他就会限制自己去接受生命中更多的丰盛。

第二点,还是“序位”。孩子作为晚辈,对家长基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他们长辈的位置,尊重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情感状况,他们家庭里的事情。孩子要回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孩子要清楚,面对生活、事业,找到让自己生命发光发亮的使命,是自己的责任。父母创造了空间,然后自己去探索。每个人12岁以后,都应该开始这个过程,到18、20岁成年后,要更清楚地更坚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能够够做什么,这样才能转变成成熟的心态。如果只是拿“都是父母期待我去做的”为借口,就只会心生埋怨。

把父母的期待转化成支持的力量,而不是对抗。要看到期待的背后是爱,所以不需要去断绝这份爱,去转化它。这是学习爱的过程,成长的路上,我们和父母彼此都在学习。

适度抽离,不卷入父母的责任

心探索:那当父母真的犯错时,孩子怎么办?

周鼎文:《弟子规》里有一段:“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越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在讲,孩子要始终保持对父母的谦卑。父母再错,也不能去责备、辱骂父母。因为孩子批判父母时,他自己就会陷入“父母有没有做好”的指责中,而这原本不应该由他评判,那部分是父母的事,他们自己要去承担后果。

心探索: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吵架时,总会把我扯进去。作为孩子,可以不去管他们么?

周鼎文:当父母之间冲突时,孩子要学会适度“抽离”出来,不去管他们,保护自己。孩子要有所警觉——父母就是应该负起父母应负的责任。当父母吵架时,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处理,就算父母(尤其是妈妈)“诱惑”孩子去当和事老,孩子也要拒绝:“妈妈,对不起,我只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之间的事情不插不上手。我爱你们两个。”

当父母真的需要时,孩子再去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心探索:您在做家排时,有没有遇到过“父母期待“的案例?

周鼎文:一位大陆的企业家来参加我的课,困扰他的是儿子不肯接手企业,才做了一阵子就开始跟父母冲突。儿子的兴趣是在文学、艺术上。“做这些哪有饭吃?”对孩子的梦想,这位企业家很是不以为然,做生意才是正途。

排列时,孩子的代表一直朝另一个方向走去,试图离开父母,似乎那里有很大的吸引力。询问之下,原来孩子的爷爷曾经是在文艺方面颇有建树,但在那个年代遭受迫害去世。他的过世,成为这个家族未完成的事件,也成了孩子爸爸心中的阴影,从事文艺是不好的。

把爷爷加进排列之后,孩子立刻就靠过去了,祖孙俩有很深的连结。我请这对父子一起面对“爷爷”的过世,与未完成事件和解。这个步骤做完后,父子俩的关系就改善了。爸爸开始尊重儿子的选择,儿子也开始思索:是不是非要把文艺作为事业,当做爱好不也可以吗?

自我练习

下面这两个仪式性的自我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对父母表达至高的尊重与感谢,并对父母背后那伟大的生命源头,传达最高的谦卑与敬意。如此,一个人完成了心理上与父母的“分离”,能够更加独立、自由地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来。

向父母表达感谢

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安静空间,把自己凝聚起来,回归中心,想象我们的亲生父母就在我们的面前,看着他们。(就算你从未看见过他们,仍然可以想象有两个人在你面前,因为事实上他们确实存在过。)

现在,请看着我们的亲生父母,对他们说:

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

谢谢你们把生命传给了我。

为了让我得到这个生命,

我们都付出了代价。

我从别人那里,

得不到这个生命。

只有你们可以给我这个生命。

你们给予,我接受。

你们是大的,我是小的。

在我心里,

你们是我最正确的爸爸和妈妈,

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们。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

这个关系永远不会改变。

就算你们分开,

就算你们之间有任何变化,

我尊重你们之间的决定,

我尊重你们互动的方式,

但是在我身上,

你们永远是结合的,

永远不会分离,

因为我的生命,

就是你们爱的结合的最佳证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尊重你们面对问题的方式。

现在我要回到孩子的位置了,

回到属于我的位置,

来经历我的生命。

我会用你们给我的生命,

好好地做一些事,

让它发光发热,

这是我报答你们的方式。

如果有可能,

我也会像你们一样,

把生命传下去给我的孩子,

像你们对待我一样。

如果我没有自己的孩子,

我也会好好地善用这个生命,

将你们给我的爱,

传给更多需要的人。

然后,深深向父母鞠躬,越深越好,越慢越好,最好是跪下来,磕三个头。

——引自《爱与和解:华人家庭的系统排列故事》(周鼎文 著)

仪式2:归还父母的期待

如果条件允许,请准备两把椅子及几个抱枕。将椅子摆在正前方,想象我们的父母就坐在那里,请跪下来,对想象中的父母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把你们给我的**期待还给你们。

我把你们给我的**压力还给你们。

我把你们给我的**梦想还给你们。

请你们允许我做我自己,经历我的人生。

我爱你们。感谢你们。

把心中所有想对父母说的话,都说出来,然后深深鞠躬或是磕三个头。

来源:心探索微信公众账号

撰文:马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