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心理学》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与灵性书籍推荐
预计所需阅读时间:5分钟
最近看完了威尔伯的两本书:《整合心理学》和《灵性的觉醒》,加前的《生活就像练习》(《全观的视野》更像一本宣传手册)那他在中国大陆出版关于他整合系统的书有三本了。他说的整合跟我们市场说的资源整合与整合营销的“整合”不一样,前者的整合是视角,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并延伸了很多深度,后者的整合也只是方式和种类的多种多样而已。
整合系统的纵深很大,其中《灵性的觉醒》是最有理论深度的,在四象限的基础上延伸了八个角度,包括现象学、结构主义、诠释学、系谱学、认识科学、经验主义、社会自生论、系统理论这八个角度。这八角度的书我都有看过,用这个框架看来,以前都是盲人摸象,只从一个角度去了解某个事物。他写得这么深奥、小众,没有《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那么通俗,可以是这些的书他是以学者的身份出版,自然要经得起学术的争论。而《整合心理学》是最全面的介绍整合系统的书,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间最早,而在中国出版最早的是《生活就像练习》,后者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书可以作为教材书来看,并且有很多图表来对比不同的理论,对于国内的心理学、哲学、佛学的研究者来说,可以做个比较研究。最后《生活就像练习》是最有操作性的,很多心理和灵性的练习都有一二三开始的步骤。看起来很简单,觉得整合理论只是多几个视角而已,跟其它一些灵性的书籍比较起来,显得不美妙,而看完之后在中国出版的两本书你会觉得,这个整合系统会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美国很多人想拜他为灵性的导师,但他对他自己定位为学者,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不然他的理论很可能会停留在超个人心理学的领域上,现在的理论将会为这个现代或后现代理念充斥的分崩离析的世界带来完整的图景。我个人觉得他也只是灵性探索者、修行者,现在看完他的理论不得不佩服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他在学术领域有着充分的统观逻辑思维,很完全处理自己整合系统的抽象逻辑系统,并与传统学术各领域的理论系统做交互比较,在双方系统都运作的情况下,写出他的这几本书。所以他在人马(整合)阶段的意识是高度专业化的。
灵性在现实生活中是缺少语言的,即很难有完整的灵性经历得起科学语言的质问,所以这类型的书者不谈科学,或者只是简单的评论一下,但这类书在现象学里的主体描述却为很多入门的修行者带来指导。而在中国的修行者更难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因为中国社会缺少了批判思维的训练,不是权威盲从,就是全面打倒权威。虽然现在的中国灵性书籍很多,也有些乱,但作为修习的人如果能分出书中主观现象描述中有益的部分,并理解作者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分离出来,不去学习书中的偏见,并看到自己的执着,那么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书可以看的。
这里我推荐灵性和心理相关的书:
1.《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推荐作为开始,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是从这本书开始了解威尔伯的理念。通过小说的情节带动灵性的理论,比较形象。书中提到“痛苦之身”的理论,不只是一个比喻,它在现象学描述框架中是合理而且真实,即很多都市人都可以感受到心理问题带来身体的痛苦。
2.《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这本是威尔伯最通俗的书了,其它都比它深奥。我在大学也觉得是一位心理学家写的关于妻子死亡的个人经历,但这里可以看到他超个人心理学的框架,以及他对阴影的描述:禅修不能处理阴影,但心理治疗可以。这书也包括他修行的现象学描述。
3.《新世界 : 灵性的觉醒》这里从角度扮演的小我开始讲述,这比张德芬中情绪问题的角度开始起点要高。在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应该能读,如果认真读都看不懂那就从《当下的力量》开始。作者艾克哈特·托尔通过一系列论述来剥开面具自我,找到一个思维、情绪和行为比较整合的自我,到了统观逻辑的早期。我觉得很人包括看完这本书会到了某个开悟的状态,但也只是刚有灵性的状态,知道佛法里的空,仅是简单了解到灵性而已。
4.《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作者杰德·麦肯纳。也是属于主观现象学描述那类。作者没怎么定义灵性,但指出了很多东西不是灵性。国内很多心灵成长类的书也是解答一些关于人幸福有关的问题,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四个终极关怀:死亡、孤独、自由、人生意义都不是问答很好。国外也有这样的书,以为接近幸福了就是灵性,但作者不这么认为,幸福不是灵性,很多传统不是灵性,自我修行的习惯也不是灵性。最终没有给出定义,但也不需要定义。
5.《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这本书很精彩,算是作者的自传,涉及轮回的观念情节,讲述她在埃及时觉醒到回退到执着的过程,并又在现实当中经历那一世的梦境试练。很有启示,也让形象地了解轮回的发生。这本书中国大陆没出版,网上有电子版。
6.《这一生为何而来:灵界导师的十门课》中国大陆没出版,网上有繁体电子版。看来这本书让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兴趣相投,为什么世上大部分人追求名利权。在开始部分就做了灵性进化年龄的划分,看完这本之后就很好理解威尔伯整合理念当中的阶段,即有些人会比更多的人的世界观更有深度、更为一体。
7.《西藏生死之书》有不少佛理。提到了死亡的中阴阶段,对应了梦境不同状态,也对应灵性的不同深度的状态。不一定能看得明白,但值得反复读。
8.《神话简史》作者凯伦·阿姆斯特朗。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理解人类世界观的变化。
9.《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和中国心理学的教材书,最接近科学和唯物的角度去看心理,包括认识科学和经验主义的方法。看完之后会理解威尔伯的心理知识是完备的,没有在学术界乱来。同时也让你更清楚现在中国关于心理类的书有没有乱写。
10.《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介绍系统理论的书,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
- 上一篇 >:一千年前的货币战争是如何摧毁一个帝国
- 下一篇 >:“我看见了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