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法则(一):情绪与感受

2020年9月13日 分类:原创 作者:清心涟漪

预计所需阅读时间:4分钟

最近一直在学习,每周几次运动,静坐比以前少了,但是总感觉睡得没以前那么好,有一晚还梦到高中学校和考试的场景。可能是因为某些情绪、某些想法没有被表达出来。现在觉得,只学习与工作,而不表达情绪那面,心理的能量还是不顺畅,也积累了不健康的因素。文章本来只是简单论述这几年,理解与领悟的十几条关于情绪的观点。结果写了几次,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分成了四篇文章发出来。  ——题记

一、情绪与感受

情绪没有对错之分,但有好坏之别。具体可以看《活在当下的修行——瑜伽脉轮》关于本我轮的论述。

所有情绪都应该被接纳。生命宛如一条河流,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流过,人生中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例如:担心、烦恼、委曲、不安、焦虑、压抑和痛苦等等,当然也让人感到正面的情绪,例如:高兴、愉悦、欢喜、感动、幸福、成就、接纳、满足等等。一开始这些情绪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有些情绪让人感觉比较良好,而有些让人感觉不好。然后,我们慢慢长大,学会很多观念,包括是非观,这让我们在社会上可以判断事情的对错,也学会了批判。而这种是非观就不应该套在情绪身上,因为情绪本身是身体本能的一部分,它让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避免了危难。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我们的长辈也许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处理我们的情绪,于是在他们的观念引导下,在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下,我们得到了“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是错误”的信念,然后学会了压抑。压抑情绪正是造成心理阴影的主要原因。

情绪不应该被加上负罪感、羞耻感。当我们被教育成,“表达负面的情绪是错误”的时候,很容易就让我们的心理慢慢浸染负罪感和羞耻感。这像是黑色的阴霾,挥之不去。小朋友们在感到负面情绪时,会哭,通常大人们会觉得很恼,叫小朋友不要哭,这等于否了情绪。其实,情绪只要能表达出来,就会过去的,小朋友哭着哭着就过去了,只是有些小朋友的情绪能量比较强,所以会哭得比较久一些。更严重的是,现代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会将哭这个情绪行为视为懦弱的象征。这个也是伤害。不会哭,不代表坚强,哭的行为不是一种过错,那些通过打骂来制止小朋友哭的方式是错误的教育,这会让小朋友慢慢觉得负面情绪的表达是一种罪过,甚至所有的情绪表达都是一种罪过。

情绪与感受紧密联系。通常在本人的文章中,情绪和感受经常一起联用,统称为情感。个人意识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影像情绪阶段时,开始发展出基本情绪功能:安全、恐惧、痛苦、愉悦、成就与压抑,之后会发展出其它更丰富的情绪。而基本情绪都与第一个阶段感官生理阶段的感受功能关联。例如,身体受外界的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身体受外物干扰、入侵、打击时,会感到痛苦;身体与行为受外人、外办阻碍时,会感到压抑。而有些情绪,如高兴,可能是因为思维上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与身体上的感受功能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当身体比较难受时,情绪上很感到正面的情绪,因为负面的感受已经占据身体能量的很大部分,没有空间接纳正面的情绪。

情绪要学会释放。因为各种丰富的情绪里面都至少包含了一种基本情绪。基本情绪的压抑必定会导致感受的抑制。长期下去,感受的抑制会让身体的某些部位失去原来对外因应有的感觉,甚至因为这个心理问题,导致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要用药物来治疗。所以,要学会释放情绪,通过各种治疗,让自己的情绪、感受能流动起来。

哭的不应该被否定,它是治疗意义的,但不能滥用。哭泣正是释放情绪的最好方式之一。我们哭泣,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消耗了大量能量,感觉就像是一场跑步,紧接着我们筋疲力尽,副交感神开始着手恢复我们的机能。我们节律的抽泣慢慢调整呼吸,就像接受心理治疗中的放松疗法一样。动作的反馈让我们逐渐恢复一个好情绪。哭泣可视为一种相对静止的“有氧运动”。从婴儿到成人,哭泣最为原始、最为基本的功能仍旧是表达。泪水象征着一种期待、一种恳求。哭泣可能传达着不被他人甚至自己所了解的欲望,但却是一种安全的方式——眼泪似乎可以让我们有避免被看穿的可能。又或许,哭泣时,我们可能发现自己正被爱着,因为总会有问候或者他人的尝试着理解,从而找到慰藉。当然,过度的哭泣也可能伤害到自己。过度哭泣会过度关注自身可能会引发一种自恋情结,使孤独者更孤独,或者越哭越伤心。经常性悲伤的人也会大大增加胃病的风险,因为我们的胃肠机能对情绪非常敏感。

《情绪法则四篇》链接如下:

情绪法则(一):情绪与感受

情绪法则(二):情绪的价值

情绪法则(三):变化的情绪

情绪法则(四):情绪的使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