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所需阅读时间:3分钟

佛家四圣谛之一——“苦”,是众生皆苦的意思。苦受是指对苦难的承受。虚假的苦受是瑜伽士阶段的人经历的问题和障碍。

佛家修行者,以及富有同情的心的人,如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都很容易感受到他人的痛苦。虽然苦难的真正承受者不是修行者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但因他们的移情能力比较强,能在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痛苦时,这些画面能很形象生动地在他们的头脑中呈现,然后头脑的一个跟同情有关的古老机制发生作用,使得他们身心也如同承受苦难的一样。

一般人没有那么多同情心,或者自我的边界很强的人,即使在旁边看到正在受苦的人,也不会感到任何受苦的想法和情绪,头脑会将他眼前看到的情景推开,甚至不会呈现他们的形象。

对于没有学佛,但富有同情心的人如果过去心理成长的环境不完善,有神经官能症、边缘症情况、性格比较敏感的话,那么他自我的边界感不是很强,也就说没有一个强力的内心自我(或不同层面的自我),会导致在看到或想象到他人在受苦时,受苦的想法和情绪、也会他心理重复展现,自我也会被受苦的想法和情绪入侵,使得他分不清是自己在受苦还是他人在受若。如果是学佛的人,那么在他消解、淡化自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准确按照佛法来修行,同样会导致他在看到或观想他人受苦时,受苦的想法和情绪填充到已经淡化的自我,从而形成一个受苦的新的自我。

最近这几天也在承受他人的苦难,对我来说应该就是存在主义方面的议题未能解决而导致的虚假苦受,因此我也停止静坐有很长一段时间。最近也有在看一些关于存在主义的书籍,但它们仅作为一种哲学也比之前的哲学要难理解,而且存在主义也影响到了我一些神秘主义的信仰,而且它们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具,所以对我来说还是不容易掌握。修行中会理解到众生皆苦的真相,存在主义也指出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而过程追逐的名利权的意义早已瓦解和超越,后来寻找的后现代意义也变化的环境中,变得很小,变得无法追寻。于是看到他人受苦,内心就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它是四圣谛之一,于是意义存在,心理受苦的活动也发生了。

存在主义关注个人独立的主观经验,强调人有选择的自由,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但问题在于每个人选择的自由就可能影响到他人选择的自由。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区分这个选择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母的想法,或是其他人的想法。又因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行为使得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而语言又是属于一个社会的,所以当人使用语言思想,或多或少都带有社会的影响。于是这成了一个问题。人要怎么选择,经历些什么才能在开始、过程和结果中找到自己专属的人生意义呢,我不解。我在走向众生的过程中,我选择苦难或看到苦难,在使用同情的过程中,我的语言和选择也变成了那个受苦的人,经验着这些受苦。

有些时间我还是可以回避这些苦受,主要是通过虚拟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我扮演另个角色,他有边界,有拥有的物品金钱,有游戏世界对他的评价。于是,我认同这个角色时,他便与游戏世界的其他角色和现实世界的其他角色区分开来,我心理也获得了这些边界的感觉。回到现实世界时,就对他人的关注度下降了许多。对很多人来说,工作事业、家庭婚姻就是他们的“游戏”。只是,我也知道,游戏益脑,但通过游戏无法发展出完整人格,也不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众生真的在受苦,而虚假的苦受也是我受到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