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所需阅读时间:10分钟
“你是谁?”不过是在问:“你的界限在何处?”而已。
直到这孩子长大成人,他便开始与自己的驴子(阴影、负面感受)兄弟分手,尤其是在自我于非我的界限划定后,驴子兄弟自然被踢出外界,身体成了一座异域。我们虽然不能说它和身外的世界一样生疏,但也亲切不到那去。身心分立后,人们便一面倒地与心理认同。他有时真的觉得自己活在脑袋里,脑壳下好似有个小人儿,在那发号施令。可是,身体却未必服从。
总之,它有意将自我与非我的界限缩小到自我的某一种习性倾向。我们称这更加狭隘的自我形象为“角色”(PERSONA)。当个人只与心理的某种倾向认同时,其余的心理活动便被视为〔非我〕,成为生疏且令人生畏的异域。他重新为自己的心灵划分界限,企图否定他不想要的那一部分,并且踢出意识之外。我们通常称这不想要的部分为阴影(SHADOW)。
所谓超人格,是指个人内心所产生的超乎个人界限的某种认识,例如:第六感这类知觉。超心理学早已接受各种超感觉活动,如心理感应、预知未来、推算前世等,我们还可以把灵魂出窍、超人格经验、高峰经验等也一并列入。
意识层次图标示出人们对“我是谁”的不同认识,愈往表层上推,限定愈加狭隘。在层次图的底部,人们体验到他与宇宙本是一体,他的自我不只是这个有机生命,而是整个宇宙造化。在往上一层,个人虽未感到与万物同体,至少已能与自己的有机生命整合为一,他的自我意识便由宇宙整体缩小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再往表格上推,他的自我意识更加狭窄了,只肯与他的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即心智自我(EGO)认同。到了最上端,他只能与心智的某一部分认同,而否定他所不想面对的心理活动,将他们掩埋在“阴影”中。他所认同的那部分心智活动,我们称之为〔角色〕(PERSONA)
人本心理学已逐渐在传统心理学的两大主流——心理分析与行为心理学——之外,蔚然汇为〔第三势力〕当一个人从〔自我〕局限的心理活动,扩展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时,此人才能自由运用被释放出来的充沛的生命潜力。
地图不是真正的疆域,就好比“水”这个字无法为你解渴一样。可能我们活地图及文字世界里,常把它当作真实的世界,我们步着亚当的后尘,迷失在一个充满界限与地图的虚幻王国里。这些虚幻的分界线与所构成的对立世界,种下战争的祸根。
我们便不难了解,为何世上各大宗教或玄学传统,都视能够突破相对世界的假象者,为大彻大悟的觉者,就是因为他已由相对世界中解脱,不在为荒谬的人生问题所烦恼,更不受人世的敌对纷争所骚扰。他的宁静不是用彼岸来压此岸,他超越两者之上,不在以善制恶,而是彻底超越善恶。不在以生制死,而是处于超越生死的大觉之中。要诀即在于他们不在分开两边而执著善者,而是融合正反两面,他们能升华至一种境界,不只超越,而且包容两边。
随遇而安,超越对立,嫉妒不生;无得无失,虽有作为,不受缠缚;多欲无嗔,大自在人。不系两边,烦恼永息。
试想:亚当只能为各种行星命名;毕达格拉斯开始计数它们;可是牛顿却能告诉你它们的重量。
映在一颗宝珠上,同时每一颗宝珠也都映照在所有宝珠内。佛教徒称之:“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赶走幻象?你只需认出它的虚妄就够了。由此观之,像瑜珈,静坐,祈祷,诵念,斋戒等等这类企图除去根本障碍的做法,反而好似承认那些障碍的真实不虚,因此你愈想除去它,你愈肯定而强化了这个幻觉。
这种觉悟,修行者以“消极”的语气来说,便是:“一旦你恍悟到那有缺的一部分只是幻觉,你便由痛苦中解脱了。”以“积极”的语气来说,便是:“你一直是圆满的整体,它是纯粹的自由,解脱,光明之境。一旦悟入那圆满的整体,便自然由痛苦及死亡中解脱出来。”小乘佛学强调反面,基督宗教和印度教则比较强调正面,大乘佛教则有意平衡正负两面,毕竟它们所指的终极境界都是相同的。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永恒,只有在当下中去寻。错失了当下一刻,纵然轮回千百劫,你也找不着。
你并非真的看到往日的那一景,你只是看到过去所遗留到现在的痕迹……记忆告诉你过去的事情,可是你所经验的并非往事,你所记得的往事都成了现在,变成现在的一部分。
我永远无法知道过去的具体经验,只有记忆中的往事,而且它必须透过当下的经验才能重现。当它重现时,已经变成了现在的经验。因此,我们绝不可能直接体验到过去的往事。同理,我也永远无法体验到未来,我们知道的只是预测或期盼而已。
为什么会有原罪?为什么会有娑婆世界,在虚妄的六道中轮回不已?当我们追究根本界限的来源时,我们企图找出存在与根本界限以前的东西,事实上那种东西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原因,力量或主宰造生出它来。如果根本界限有其原因,那原因本身变成了新的根本界限。若用神哲学术语来讲:如果第一因另有原因,它就不能算是第一因了。因此不论这答案多么不能令人心服,它就是没有原因,不为什么。根本界限就像我们当下之作为,自生自成,并非他因。他是一体意识中自然之作,本身虽无因,却能生出无数的因果来。
我们不妨这样去看:刚刚出生或开始存在之物是没有过去的。也就是说“生”没有过去的限制;同理,死亡后便不再继续存在,“死亡”没有未来的限制。可是我们已分析过当下这一刻既无过去,也无未来,生与死都包含在当下一刻之中。因此这一刻不断生出,你却找不到它的往昔;这一刻也不断死亡,你又找不到它的未来。就在生出的那一刹那,它也同时消逝了。
有种鼬鼠,专门吃蛇。有人问一个老人“你为什么带它在身边?”老人答道:“我有酗酒的毛病,当我发酒疯的时候常会看到蛇,需要一只鼬鼠把蛇赶走。”“你不知道那蛇只是个幻觉吗?”老人答道:“没有关系,袋里的鼬鼠也是想出来的。”说穿了,我们也是用时间的幻觉来吓跑死亡的幻觉而已。
身体是无常的,毫不留情,如果人们想甩掉死亡,追寻不朽的未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身体解决掉。
人们情不自禁地渴望自己是静止,不变,沉着而永远的,而象徵及观念的本质正是静止不变而且内容固定,二者一拍即合。例如:所有的树虽各不相同,不断在变化,生长与死亡中,可是树的概念却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发现,想要这种静态的不朽,就必须完全与概念相同。“自我”便是人对自己的心里抽象概念,于是人们不再活在那可朽的身体内,只愿活在自我内,也就是他给自己的一幅抽象,死亡无法侵犯到它。
想揍人的冲动竟然变成别人朝着他而发的行为。“我恨这个世界”一经投射,便成了“这个世界恨我”。他立刻变得十分消沉沮丧。
每一段历程都需承受一些痛苦,但当我们逐渐与自我的不同层面化敌为友时,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冲突变为舞蹈,战争变成嬉戏。一直生活在充满了界限的恶梦中的亚当的子孙,不妨撤去那些界限,重新看一看真实的世界,也让我们好好面对一向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阴影,身体与世界,认出它们都是我们本来面目。
角色层次是相当扭曲而狭义的,因为个人有意抹杀自己的某些气质倾向,例如愤怒、武断、性欲、快乐、怨心、勇气、侵略心、冲动、嗜好等等。
然而负面气质并不因为主人的否认而销声匿迹,他最多只能否认它们与他的关系,因此他尽量使自己相信,这些气质均属于“非我”,乃外来之力。他不惜缩小自己的领域,也要将自己不想见的气质驱逐出自己的界限之外。被驱逐的气质便压抑于阴影之中或投射为外在心象。
所有的压力说穿了,都是个人自己投射出去的抱负。
抱负及活力。他渐渐把“我感到压力。”诠释为“我心内有种潜伏的抱负尚未表现出来。”
感受,都让它们一一呈现出来,甚至主动鼓励它们出头,让它们在自身内悠游自得,我们只需保持觉醒即可。第一步就是这么简单,有些治疗法甚至只要求这一点而已,当你接受症状之时,同时也就接受了藏在症状之下的阴影,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难为情——我比想像中的我更在意别人(每个人都注意我)
缺乏能力与兴致——我不想满足他的需求
畏惧(他们有害与我)——敌意(我私下非常愤怒,想攻击别人)
悲哀——愤怒
退缩——“我要把他们全部推出去!”
我做不到——“我才不甘愿呢!”
责任(我不得不)——欲望(我想要)
痛恨(我因某个缘故讨厌你)——自我嫌恶(我不喜欢自己内在的某些倾向)
妒嫉羡慕(你真棒)——(我比自己想像中的还要好一点)
还原,是这治疗法的关键所在,你无需另外制造动机来驱除那个压力感,你所需要的动机就隐藏在那压力下。压力感就是你所需的动机,你只需将它还原至原有的名称——动机,就成了,无需另起炉灶。
阴影既是你下意识里所藏的反调,面对阴影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认取你当前想法的相反论调,它正是你的阴影所投射在世界中的面貌,你必须照顾它。
当你认清了另一面的你,既你的阴影及外在的投射心影时,才会甘愿为自己的感受及心境负责,不再怪罪别人。你逐渐看出你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原是出自你与自己投射出阴影之间的冲突。
为什么我们舍弃身体,不敢将它收回?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不同的理由,我们在讨论意识层次的演化时已提到了一些。对一般人来讲,提倡收复身体的主权,实在是庸人自扰的无聊之举;若往深处看,我们不敢收回身体,是因为它活生生地包藏了社会所禁忌的情绪及感受;若在追根究底,我们逃避身体,只因它是死亡所寄。
有一种回归身体的方法,就是仰卧在地毯或任何席垫上,四肢自然伸展,闭起眼睛,轻松却深沉呼吸,逐步觉察身体的感受。但不可过分勉强,只是将注意力在身上巡回。
有时候,必须用同样的身体力气把这股拼命想向外发泄的身体作用硬生生地拉回来,也就是说,你用某部分肌肉拉回那一部分的肌肉作用,于是展开一场身体大战。一半的肌肉急着想发泄,另外一半急着制止它,就好像开车时,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又踩在刹车上,双方僵持不下,耗尽油料,仍停留原地。
如果你企图压抑怒气,你通常会紧缩两颊,颈项,双肩及肩膀的肌肉,才能够具体扼制住自己的怒气。我们知道,这被否定的怒气会潜入你的意识,变得畏惧。
如果你感到眼睛周围很沉重,也许你在压抑想哭的冲动;肩膀或颈项的酸痛,暗示着你在压抑内心的愤怒;横膈膜处的酸痛,意味着你常为了控制情绪或感受而摒住自己的呼吸;下腹或骨盆方面的收紧,表示你有意切断自己对性欲方面的感觉,所以你僵化它,不让气流或生命力通过那一部分;连同下身的感觉都一并封死。下肢的紧痛或虚弱无力通常显示一种不扎根,不安稳和不平衡的徵兆。
只要我们能找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就会体验出生命中自然生发的喜悦,意义不是来自外在的作为或财富,而是来自你的存在内所发出的光与热,并且能散发至外界,友人,所有人类,进入无限。
人类的大脑已有几百万高龄,它经过这么长久的进化,一定也发展出某种领会及掌握现实的基本模式,这种意象性的、神话性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原型。
属于这超人格层次的治疗法或是修持法门,主要就是想发掘出这个超人格来。透过神话意识的方法,只是其中一途而已。
人类在每一意识层次上都已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方法,每个人应该实验一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面前已经介绍了透过神话意境,进入超人格层次的捷径。可是这种神话途径很复杂,需要专家学者为你分析各种神话象徵的意义,帮你找出自己的〔原型〕来。
不只此刻如此,过去与未来已然。你明知自己的记忆、身体、心理都和二十年前不一样了,却仍清楚意识到同样的一个〔我〕,(不是自我中心的那个自我),那么两百年后,你是否还会有同样的〔我〕感呢?既然〔我〕感不必依赖记忆、身体、心理,则它们又有何影响?
故禅师常说:“悟后方是真修”,修行法门无法产生悟境,悟境却能生出真正的修行。
每一种方便法门能突破某一类的抗拒心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