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生成式AI的发展,已经广泛影响人们的写作,一开始也只是用它来帮忙排版,处理标点符号与错误字等,把很久以前写了一半的文章补充完整。之后,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语音识别出来的文字初稿整理并补充成文章,例如:《选择虚拟主机VPS服务商的几个因素》、《2025年,在Linux新服务器选择管理面板》。到现在,用Gemini Deep Research功能,来写一篇研究报告,例如:《信息过载: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当然这样的文章发表在博客,一定注明是AI生成,更多是来为自己拓展领域。

在《2025年5月,生成式AI还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提到AI没有成熟的抽象思维。在之前讲述我使用体验文章《我的AI探索之旅:从工具助手到思维伙伴》提到AI有幻觉问题,还坑了我几次。所以,不要以现在AI生成的文章作为自己文章的主体,要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为主体,让AI帮忙去整理内容。如果要用它补充的内容一定要验证内容的真实性。

AI与写作

除了用它来整理,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用AI来帮助写作呢?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是让AI来提创意,列框架。AI的训练数据有一大部分来源于千奇百怪的互联网内容,它的幻觉,也可以是我们之前没想过的创意,具体可以借鉴一下我整理过的《适合拓展知识领域的AI全局提示词》。而拥有思维链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根据主题、点子的相关性与层级关系,整理好这些内容的框架。有创意、思维发散的人可利用AI的推理能力,从而形成多篇文章的纲要。

另一方面,当自己没有太多的想法时,可以用带有Deep Research功能的模型,对某个自己感觉兴趣的领域进行调研,那么AI基本能形成一篇万字以上,带有来源出处的报告。里面的内容不一定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某些内容会觉得是拼凑过来,跟调研本身关系不大。到时,可以针对这个领域中感兴趣的话题,再次与AI进行多轮的对话。例如之前让Gemini Deep Research研究信息过载的问题,在我完整列好提纲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篇《信息过载: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虽然是自己列的提纲,但最终感兴趣的部分也只是信息过载对健康的影响、技术手段减少信息过载与实操的部分。所以就会针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部分再深入提问,最终形成符合自己的观点与实践的文章。

AI之外的写作

AI现在已经是最聪明的小学生,也能取代不少文案的岗位,对写作的影响肯定很大。那么在使用AI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呢?第一,我觉得现在要阅读一些深刻的著作,这会有些艰深,对人是项挑战,另外还可以读读哲学书。这些著作都是在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出现已经让人们浅薄很多,再加上AI的出现,普通人更加不去进行浅显的思考。到最终,只需要浅显思维能力的岗位也会被淘汰。读这些著作也是让自己保持一定的语感,读太多AI生成的大段内容,感觉还是有些奇怪。

第二,可以写一些属于自己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情绪、主观想法、日记、意识流等内容。通过这些主观的写作,可以用来构建自我,抒发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或是用来制定目标、行动计划、健康计划,通过持续的写作与行动,来保持对目标的专注。一些没有主题的意识流想法,说不定日后也会形成自己特定主题的文章。

第三,可以写跨领域的文章,之前在《跨领域思维和多维概念:从语言的习得到统观逻辑的诠释》中有尝试过去解释跨领域思维,这需要抽象的抽象能力。人同一时间的上下文远没有AI那么多,没法在写的过程中,记住所有相关的内容。但可以在写到不同内容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又能关联文章内容的上下文,通过这些引用,链接了更多的知识内容或知识领域。所以,如果你在使用双链笔记写作,那就多多引用自己写过的东西,这既是拓展、也是在回忆。文章第一次写成是一次抽象,文章再被其它文章引用关联时,则是对抽象的再次抽象,最终也能锻炼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