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所需阅读时间:5分钟

第一次知道《都挻好》这部剧集是从朋友口中得知的,并不了解这部剧集是讲什么的。后来有一次,我想看看电子书城有没有关于原生家庭的新观点新书,发现主要还是那几天,其中有三本我已经看过了。第一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原名Toxic Parents《中毒的父母》),书的介绍就写着“《都挺好》《小偷家族》热议话题”。这让我再次想起《都挻好》这部剧集原来写是中国原生家庭的问题,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确实能为中国现实家庭的议题带来反思。第二本是《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前两本书都是使用比较传统心理学派来看待原生家庭的问题,使用精神动力、悲剧角色的分析方法找到问题的原因,用人本主义鼓励个人的成长、独立,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化。第三本是《谁在我家?》是家庭系统排列的经典之作,使用现象学的方法治疗原生家庭的问题,原本在传统心理治疗中棘手的问题,在熟练的治疗师引导下,问题可以很快被明确,并通过治疗性的语言为当事人带来内心的转化,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而且,家庭系统排列不仅能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还能解决涉及到多代人的原生家族的问题。

看完第一本书,我总结了《中毒父母的角色》,包括失职者、控制者、牺牲者、沉溺者、恶言者、竞争者、施暴者、乱伦者这八种主要角色。正是因为这些负面角色在家族或其他人际关系中,形成“伤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的悲剧循环。原生家庭不可能都挻好,而对外人会说都挻好。

在《都挻好》中赵美兰是控制者,也是中国传统一些负面观念的受害者;苏大强先是受虐者,在赵美兰死后成了控制者。凡是家中出现了控制者,则必有权力斗争的情况,也会存在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在里面。在苏大强的价值观中,个人追求、情感交流没什么作用,只有权力和利益是重要的,在苏母死之前,向控制者赵美兰的权力屈服。在她死后,争取到家族权力的人,将权力转化为利益,从受控者变成控制者,受虐者变成施虐者,受害者变成伤害者。其实苏大强是赵美兰的阴影面。在回忆的片段中,展现的是赵美兰追逐外在权力和利益的一面,而她内心其实是有着对权力的屈服和害怕,而这是不愿呈现给外人的一面,是她的阴影。所以她在家庭中,将它投射给苏大强,通过情绪施虐的手段。

在苏父、苏母与三个子女苏明哲、苏明成、苏明玉互动的过程中,先是苏母扮演控制者的角色,然后是苏父。苏母在家庭中将自己不同的品质投射给不同的子女。苏母向苏明哲、苏明成呈现了自己好的一面,对苏明玉呈现的是自己不好的一面。苏明哲从小成绩优异,读清华,出国留学,是别人家的孩子。集中于智力发展,顺从外在规则能从父母中获得更多的滋养,用听话来换取大家的喜爱。在苏母控制者面前是缺少爱的,苏明哲没有独立的个性,也没发展出情感需求,与他人互动更多是以受人欢迎、认同的面具去呈现自我,无法发展亲密关系。苏明成的成长看似有更多的爱,但这种爱是种溺爱,是有条件的爱。苏母过度保护苏明成,苏明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独立探索的机会,没有发展出自我意志,情绪任性。因为他的自我始终被苏母吞没着,成为我们常说的“妈宝男”。

由于苏母受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认为女性不应该被很好地对待,不能很好地过活,于是也把她之前受到过的负面投射,也投射到了女儿苏明玉身上。无论苏明玉多优秀,苏母都不愿认可,不愿让她拥有自由而美好的人生。一旦苏母认可了,也就等于承认自己内心屈服权力懦弱的一面。苏明玉拒绝母亲的投射,并以激烈冲突的方式反弹回去,最后与家庭断绝联系。而在她工作过程中,她是幸运的,遇到给她温暖的人,给了她帮助和情感支持。父母的失职、明哲的游离、明成的沉溺,整个家中明玉成为必须负责的人。逃避责任的人身边很容易出现过度担责的人,这点跟施虐者和受虐者的互相吸引一样。

18岁离家的她要面对艰苦环境的她,可以发展出努力、负责、坚韧的一面,对母亲负面投射的拒绝,可以发展出刚强、独立、阳性的一面。可是从剧情来说,一毕业平底鞋换高跟鞋就一路高升,年薪百万,现实是空白的,她这部分的剧情就无力。这样离家的人,会保持对原生家庭的恨,剧情她为家庭做的各种事可以解释为负责和刚强的一面,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当中不会包括温情与爱。如果即使是这样也能保持对原生家庭的爱,那么苏明玉的心理转化能力是非常强的,犹如涅槃的凤凰。剧集结局中患病的苏大强被洗白,苏明玉也回到家庭中,这样和好的结局与原著的不同,略显得仓促。我始终觉得对于苏明玉的一此品质的发展和刻画少了一些情节,但中国当代能出现直接反映现实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事件好事,毕竟中国有很多家庭都不是按古典的孝道典范来生活。

与原生家庭和解,至少需要两方面的行为,一是内心的转化,也需要外部事件的触发,而剧情当中没有多少刻画;二是和解的仪式,回到原生直接面对父母。我写的文章《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指引》总结了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顺序是:反省认知,声明所为,理解爱和让能量流动。而后面理解爱、让身心和家庭的能量流动,我还是觉得用家庭系列排列的治疗方式比较好。

如果个人未完成的事情太多,那么他身上聚集的负能量就会越多,他无形中就会变成不快乐的人。所以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必定去了结我们的心愿和原生家庭中情感的结。怎么判断与原生家庭的结有多大呢?这里有个小小的仪式,说一句简单的话:“我叫什么,我的父亲叫什么,我的母亲叫什么,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我完全接纳他们,也完全接纳我自己”。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在说到倒数第二句,很多人就会卡住了,说不出来,胸口像被堵上了一样,完全发不出声音,有的人甚至会情绪就崩溃。一个与原生家庭和谐相处,完成了结,发展出分离而独立人格的人,可以很舒心地说出这句话,嘴角会微笑,甚至会感动到哭泣,这会是温暖的泪水。

愿我们快乐地经历人生的旅程。

(原生家庭路线,第三、第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