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所需阅读时间:6分钟

2015年10月29日中国执政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在推出“单独二胎”政策两年后的第二次人口政策调整。其实开放二胎是不够的,即使全面开放生育政策,中国也很难回到建国之后的生育高峰,如果不鼓励生育很难有大国崛起的人口基础。

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仅靠物质的再生产,也包括人口的再生产。古往今来,世界发生了无数次战争、天灾、病疫,而人类没有灭绝,发展出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通过生育来延续生命是关键。一个社会要达到人口可持续发展水平,以目前的医疗水平,中国妇女需要平均生育2.3个孩子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毎个年龄段人口均衡。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想在2050年把人口控制在7亿,这个数字也是按70年代生产力水平的静态计算结果。中国80年代迎来第二次人口高峰,经济迅猛发展。但1980年开始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而现在80后都已进入结婚生育的年龄,如果我们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两代人过后到2050年,80后到了古稀之年,中国已超过一半人是老人,年轻有活力的人越来越少,社会也没有创新进取的心。21世纪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果到2050年中国是老年社会,人口和人才数量都不再是世界第一,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大国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到:“法国人因为讲究快乐,便极欢迎马尔萨斯的学说……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萨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弄到今日,受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萨斯常说的毒。”1500年以来,英裔人口从400万增加到2.15亿以上,增加到53.5倍;法裔人口只从1600万增加到7000多万,法国逐渐失去在欧洲传统霸主地位。人口压力促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人口优势使英裔人口在历次产业革命中扮演主角,主导世界格局超过两个世纪。

日本1947到1949年平均毎年出生270万人,且战后工作热情高,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主力,三年出生高峰影响30年国运。中国60年代自然灾害结束的生育第一次高峰也引起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繁荣。这三年在日本出生的引发了1970年代的第二个出生高峰,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第一个出生高峰。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日本出生率的下降,90年代之后没有第三个出生高峰,日本社会劳动力短缺,人口老化,社会疲惫,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人多也不是贫穷的原因。生一个孩子需要一份抚养成本,而生两个孩子,只要1.6份抚养成本。因为多个孩子在家庭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可以共享,而他们也是共用社会的公共设施,即无论家庭还是社会抚养成本都是递减的。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两个孩子的家庭对社会的劳动贡献是独生家庭的两倍,更不要说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另外,越多的年轻人口对GDP中消费的贡献也越多,而依靠消费驱动的GDP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表现。可以说,越穷越要生,越生越会富。

有人会担心全面开放的生育政策之后,会快速消耗中国的资源,实现不了崛起和复兴。其实导致中国资源大量消耗资源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多,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粗放式开发资源的政策和习惯。在中国制造同样一吨钢材,平均能耗却是日本和美国的好几倍,而解决方法应该是人对资源使用的技术创新。即使全面开放,许多因素也一定能让生育率回到世代更替水平。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孩子在城市的抚养成本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地位上升,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事业忽视家庭;传统家庭观念,被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破坏等。所以开放二胎只能勉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开放生育可以让中国经济重回健康的发展道路,鼓励生育才能让中国在世界舞台再次崛起。

《礼记》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构建一个公平和效率的社会,帮助中国崛起,复兴中华,有识之士要修正自己的言行品德,建立家庭管理自己家族,然后治理国家为国贡献。古人讲究安身立命。人品为一个人立命之本,一个人没有任何仁义礼智信,很难在社会中交往立足,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人需三省其身,修正言行。另一方面,一个人也需要安身之所,家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在社会中养息的地方,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人很难找到奋发的力量。中国自古就有成家立业的传统,先建立家庭,再创造事业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选择。只是改革开放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人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找到很多赚钱的机会,成就了事业,买了房,在大城市里落了户,这些人回到家乡成为了“榜样”,最后才结婚生孩子,人们也开始忘记成家立业的传统。可是经济有潮涨潮退,人生也有起落,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的依靠。成就再多,最后没有家人和孩子的陪伴,这样的人生也是落魄的。其实我们年轻人有着不少梦想,希望改变世界,而“为大于其细”,大的改变需要小的改变积累。管理好一个公司企业,也要学会管理好自身的家庭。这样改变和成就,也都是从修身齐家开始。

我们希望有一天,人可以回归人性的尊严,而不再被当成种种困难的托词。人会带来问题,但更会解决问题。感受拥挤,就去改善居住和交通。遭受污染,就去治理和保护环境。不就是因为问题不断地出现又被解决,人类才进步到今天?哪有遭遇了困难就要去自我消灭的道理?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欢乐和活力,即使今天是负担,但未来却是贡献。为了降低今天暂时的负担就剪去未来的希望,这是何等短视和愚昧?

我们梦想有一天,中国能找回失落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聪明,勤劳,自汉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世俗化的平民社会,追求入世的成功。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内部语言相通,社会主体拥有共同的文化风俗和价值认同。正是这些先天的优势,在庞大人口的倍乘效应下,让中国在历经磨难之后依然可以迅速崛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民族骄傲。我们应该挺起胸膛,重拾自信,迎难而上,不再以为只有大幅消减自己的数量才能在与他国的竞争中分到一杯羹。

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期盼,一次又一次地梦想,中国能够恢复唐宋的的辉煌,国富民强,雍容华贵,为万邦所向往。我们欣慰,这是一个鼓励梦想的年代,只有生生不息,希望不灭,梦想依存。在希望之上,让我们把家国的情怀织进我们的梦想。承载梦想的是人,实现梦想的也是人。